鞏義傳統文化凝聚發展活力 |
2015年02月06日02:53 來源:河南日報
原標題:鞏義傳統文化凝聚發展活力
本報訊(記者徐建勛何可)前不久,在鞏義市康店鎮葉嶺村的禮堂裡,近300名鞏義“村官”接受了優秀傳統文化培訓。通過培訓,大家對孝道、家庭、工作、責任以及自身有了更深的理解。 這是鞏義上下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。近年來,鞏義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,持之以恆抓好道德建設,有效提升了群眾的道德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,提振了干事創業的“精氣神”,匯聚了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大道德“正能量”。 鞏義市委副書記、市文明委常務副主任馬志峰認為,鞏義市以群眾最易接受的“孝道”文化為切入點,找到了道德建設與百姓的結合點。 用孝道培育文明鄉風。鞏義市市長張春陽說:“通過普及‘孝道’等傳統文化,人人向善,村庄的凝聚力就強了。”2012年以來,鞏義開展了三屆“孝老愛親”模范評選表彰活動,對108位模范進行表彰,依托農村文化大院開辦“文化講堂”,對廣大農民進行傳統美德教育, 並在村裡樹孝風、定孝制、推孝子、踐孝行,不斷推動以“孝德”為重點的活動向縱深開展。 讓孝道點亮道德明燈。鞏義在全市全面鋪開“孝心示范村”創建活動,力爭用3年時間,創建孝心示范村100個。葉嶺村因創建“孝心示范村”受益良多,村容村貌為之一新:鄰裡糾紛少了,奉獻愛心的多了,村民更團結了,義務打掃街道形成風氣。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,鞏義已評出文明市民120多名,美德少年60余名,入選“中國好人榜”16人,在河南省縣級市中名列前茅。“孝敬老人、和睦鄰裡”“積善之家必有余慶”等成為村民挂在口頭、落在行動的道德標尺。 緊緊抓住“道德講堂”這一載體,鞏義率先開辦道德建設專業頻道——《中華家道》,頻道的收視率持續攀升,傳統文化不光成為電視熒屏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,也成為民眾津津樂道的話題。 堅持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家庭、學校、機關、企業、社區活動,堅持以文化人,提升商德、醫德、師德、社會公德。在黨政機關的道德講堂,引導公務人員牢固樹立立黨為公、執政為民的思想。在企事業單位的道德講堂,引導企業干部職工誠實守信,負責任地生產經營。在社區農村的道德講堂,引導群眾孝老愛親、互助禮讓。 在市直小學各個學校,清晨校園裡會傳出學生們誦讀傳統文化經典的琅琅書聲。鞏義市把學習踐行《弟子規》活動與“日行一善”活動相結合,已逐步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國學經典誦讀學校、家庭、社區“三位一體”格局。打造志願服務品牌,鞏義建立60余支志願服務大隊、50余個志願者服務工作站,逾萬名志願者深入城鄉,奉獻愛心,傳遞關愛。 鞏義市委書記徐相鋒說: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隻有進行時,沒有完成時。我們將持之以恆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使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‘軟實力’,轉化為全民投身經濟社會發展的正能量,力爭讓傳統文化建設始終走在最前列。”6 (來源:河南日報) |
上一篇:刘源俊: 孙中山思想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下一篇:没有了 |